• .

教會簡介

主日崇拜: 星期日 下午2時正 (廣東話)

兒童/青年 崇拜: 星期日 下午2時正 (廣東話/英文)

Image placeholder

異象/Vision

  1. Community Outreach / 建立鄰舍
  2. Amplifying Disciples / 倍增門徒
  3. Nurturing Next Generations / 承傳生命

使命/Mission

  1. Establishing Disciples / 建立門徒
  2. Evangelizing the Gospel / 傳揚福音

教會同工

Image placeholder

堂主任:歐玉珩傳道

歐玉珩傳道在香港出生和成長,在1979年加拿大大學時期信主,後參加當地教會及大學團契事奉。1985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蒙恩能夠在Abbotsford亞寶斯福基督教錫安堂成長及事奉,參加教會超過30多年。曾任20多年教會長老,長執會主席、團契導師、查經組長,崇拜部及培育班部長和老師等。卸任29年長老職份後,一面進修神學,一面在Chilliwack芝利華華人宣道會作宣教服侍。他與虞偉珍姊妹在亞寶斯福結婚,育有兩名女兒,起名叫歐曉約和歐欣約,以記著曉得及欣賞上帝的聖約。

Image placeholder

裝備牧師:馬桂豪牧師

馬桂豪牧師生長在越南西貢,祖籍為廣東潮州,1979年移居加拿大。先後獲得加拿大安省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美國證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畢業。曾在多倫多宣道會恩典堂牧會27年。現已退休而常在海外各地作宣教工作,兼任越南河內神學院講師。馬桂豪牧師夫婦育有一子,已婚并添加二男孫,現居住加拿大溫哥華。

Image placeholder

職青及外展事工傳道:李偉達傳道

李偉達傳道(Victor)出生於香港。承蒙上帝的恩典,1980年在學生 團契信主。1984年到加拿大溫哥華留學,畢業於(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西三一基督教大學,主修工商管理。並在門諾弟兄會頌 恩堂成長及受浸。從1986年起,在溫哥華華人宣道會聚會並風雨不 改地連續積極參與不同崗位的事奉超過35年。曾任教會長老12年, 青少部及福音部執事、青年團契導師等。並於2022年,在(ACTS Seminaries)西三一大學神學研究院取得基督教領導學碩士。為了 更有效裝備牧養事奉,現正修讀基督教道學碩士課程。Victor與妻 子Phillis在大學認識、結婚,並育有兩名女兒。

Image placeholder

栽培牧養事工牧師:曹醒雄牧師

曹醒雄牧師(Ella)出生和成長於香港,曾在香港滙豐銀行從櫃員到 分行經理,工作了14年。1988年全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92年 被診斷出有胃癌,並遇上一宗嚴重車禍,在留醫期間丈夫選擇離開 。但感謝主的恩典,胃癌得醫治並獨力撫養女兒成人,成為醫生並 已成家生子。1993年蒙恩歸主,1996年受洗。2004年開始在 Carey神學院進修神學,2010年及2012年分別完成教牧學碩士 (Master of Pastoral Ministry)和道學碩士(MDiv)學位。修學期間, 在列治文恩典宣道會實習牧養,後在其附屬教會Crucible Alliance Church牧會一年。2013年在West Point Grey Baptist Church作中 文部牧者至2019年10月,其後加入了West Vancouver Baptist Church作中文部牧師,直到2021年5月,因健康緣故離任。但深知 自己蒙上帝深恩,一生不能停止事奉。感謝主!2022年再蒙上帝召 命,恩領在華人禮賢會服侍。

Image placeholder

婦女事工牧師:田陳美莉牧師

田陳美莉牧師(Olivia)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早年畢業於香港信義宗神學院 (Hong Kong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取得神學學士學位 (B.Th),畢業後在禮賢會香港堂擔任女傳道3年,之後蒙上帝呼召前往香港堂在鴨脷洲開辦的福音中心開荒植堂,成立禮賢會鴨脷洲堂;1990年按立為宣教師。1992年獲世界信義宗聯會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簡稱LWF) 獎學金前赴英國伯明翰進修宣教學一年 ( Mission in Diploma)。其間探訪德國聯合差會(即禮賢母會VEM, 後改為UEM) ,受感動還德國人的福音債,1994被差派前往德國VEM作交換同工兩年半。1996年回港後出任香港禮賢會區會執行幹事,主要聯絡各堂,舉辦聯合事工,其間籌辦禮賢會150周年會慶,成立禮賢會香港區會差會,並作德國禮賢母會VEM的香港聯絡人。此外,出任香港信義宗聯會總幹事,協辦LWF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週年大會。2002年因移居英國辭職,在香港禮賢會事奉共21年(包括在德國事奉)。2004年任英國禮賢會(前為禮賢會倫敦堂)堂主任,並在2013年按立為牧師,在英國禮賢會事奉共16年至2020年,與丈夫Mark於同年9月移民溫哥華。

教會歷史

Image placeholder

華人禮賢會是一間以廣東話為主的信義宗教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當年十多個來自香港禮賢會弟兄姊妹的家庭在一次聖誕節聚會中,有感於要為上帝做一些工作,便構思在溫哥華成立禮賢會。在當時的吳在志傳道的帶領下,便由這十多個原於香港禮賢會弟兄姊妹的家庭開始聚會,正式成立華人禮賢會。教會初期租用溫哥華東六十一街西人聖公會聖路加堂會址聚會,九個月之後,便遷至愛德華王大道的西人路德宗信義會會址。華人禮賢會是一間行政及財政獨立的教會,與香港禮賢會也常保持聯絡。

華人禮賢會成立以來,只有英文的章程和附則,教會因應當時的需要,於一九九五年翻譯成為中文譯本的章程和附則。因初期是以核心小組方式推動教會工作,同年亦成立了堂董會的組織,讓各堂董事各司其職,帶領教會。

初期教會已開始推動傳福音事工,於一九九五年展開了「家庭燈台」福音事工,更於一九九七年首次舉辦差傳培靈會,推動差傳事工計劃支助海外宣教士及宣教機構的福音工作。同年聘請伍羅樂怡傳道加入教會。並於一九九八年舉辦第一屆暑期聖經班。同年吳在志傳道被按立為牧師。

二零零三年吳在志牧師蒙上帝感召,前往利齋那的新工場開展牧養工作,離開華人禮賢會之後,教會由伍羅樂怡傳道接手領導。當時華人禮賢會的會友及聚會人數約共七十人,這並不算一間大教會;然而,教會除了主日崇拜、主日學及團契之外,還有聖經班、夏令會、佈道會、電影晚會、珠心算訓練班、心靈重建課程等照顧到各個年齡人士需要的活動,各項事工均獲得平均發展。人少卻能辦這麼多事情,是因為「全民皆兵」,教會的弟兄姊妹均很愛主、愛教會,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友都參加事奉,分擔各樣不同的工作。華人禮賢會無論於成年人、青少年及兒童事工都是平衡地發展,教會每年舉行一次的夏令會也分成年人、青少年及兒童三個夏令會在不同時間舉行。

近年來較著重兒童事工的發展。教會設有兒童事工部、兒童主日學、兒童崇拜、兒童團契、兒童夏令營、 兒童假期聖經班(VBS),以及為了培育兒童有靈活思考和專注能力的「珠心算訓練班」。教會於一九九 四年首次推行建堂籌款計劃,後來暫時擱置。於二零零四年尾因西人教會(Augustana Lutheran Church)傳 來消息,可能要出售其教堂,教會再次推動建堂籌款計劃直到現在。當時弟兄姊妹都有同一意向,我們 都贊成購堂,但以教會的經濟狀況未符合購堂所需,所以堂董會於同年十一月成立一個建堂籌款小組, 商討及推行建堂籌款計劃。

堂董會於二零零五年二月去函香港禮賢會區會要求為我們在香港各禮賢會堂籌募購堂資金。結果於二零 零五年底收到香港區會滙來一筆八千餘加元的購堂金錢。感謝上帝的莫大恩惠讓我們的建堂基金又得以 增加了一些資金。於同年三月二十七日起每主日早上八時為教會堂址的需要逼切禱告。二零零七年聽禱 告的上帝,又賜給我們恩惠。因為西人教會擱置出售教堂的計劃,更提出讓我們注資 5%到現址教會的 物業,使我們擁有 5%的業權。盼望將來能與西人教會合力在區內傳揚主的福音。同年伍羅樂怡傳道被 按立為牧師並於十一月帶領弟兄姊妹前往越南及柬埔寨短宣。後來又帶領弟兄姊妹前往前往內陸小城宣教。

於二零一一年四月聘請李鑄成傳道加入教牧團隊。同年舉辦購堂籌款音樂會。

二零一一年因我們資金不足而放棄購堂。於二零一二年遷堂到現時堂址,同年六月伍羅樂怡牧師榮休, 而羅牧師於二零一三年息勞歸主。後由李鑄成傳道接手教會,期間舉過兩屆辦傳福音訓練班,開始 Lakeview 安老院英文崇拜事工。李傳道亦於二零一七年請辭離任。

二零一八年歐玉珩傳道加入教會初期為義務傳道,其間歐傳道負起教導工作,每主日於崇拜後教導主日學。並於二零一九年成為本堂主任。

二零二零年發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世衛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病,鑒於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溫哥 華亦有確診個案,為避免病毒傳播及各人的健康著想,教會實施對疫情的應變措施,主日崇拜由三月十 六日開始改在每主日下午 2 時正作現場直播,而其他聚會也改在網上進行。

二零二一年二月邀請到馬桂豪牧師義務教導主日學,感謝上帝的賜福及預備,於同年九月馬桂豪牧師答 應成為我們的義務裝備牧者。教會亦於九月十九日恢復實體敬拜和在每主日透過臉書 (Facebook Live) 現場 同步進行網上直播崇拜。同年歐傳道為教會的發展方向,於六月制定及推出教會異像「建立鄰舍,倍曾門徒,承傳生命」及使命「建立門徒,傳揚福音」。

感謝天父恩典!二零二二年十月一日及十一月一日,先後有兩位牧者加入教會成為義務牧者,分別是李偉達傳道帶領職青及福音外展事工及曹醒雄牧師作栽培牧養事工。

「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祂在教會中, 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以弗所書 3:20-21)

禮賢會的宗派歷史背景

一、 德國禮賢差會(Rhenish Mission Society)源起於德國萊茵(禮賢 - 萊茵的東莞音譯)省的烏柏圖的巴冕城(Wuppertal – Barmen)。前身是(Elberfeld Mission Society)1799,直至1829年6月24日正式成立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後改名禮賢差會Rhenish Mission﹚,是德國最早的差會

禮賢差會在1829年6月30日便派出傳教士到南非宣教(差會成立7天)。1831年3月,第一個六十歲的非洲婦人信主洗禮。在亞洲、非洲各地建立教會,分佈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坦桑尼亞、扎依爾、盧旺達、迦密隆、博茨瓦納、納米比亞等國家,歷經百多年來,各大教會多已自立。(註2) 1846年差派柯士德牧師和葉納清牧師到中國宣教,1847年3月19日抵達香港。

二、 德國聯合差會(United Evangelical Mission)已有200年歷史。早期由Rhenish Mission Society、Barmen Mission 、Bethel Mission and “Mission to the Jews”組成 。1970年改為(VEM)Vereinigte Evangelische Mission。所以UEM與VEM即是同一機構。1996年UEM分為三個地區:非洲、亞洲、德國,(香港禮賢區會是屬亞州區的成員)。

禮賢會在中國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的創立,與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Rev. Dr. Karl Friedrich A.Guslaff)關係至為重要。郭牧師原籍德國,因受馬禮遜牧師的感召,故立志前往中國傳道。由於中國海禁未開,外國人絕不能進入中國內地宣教,為此郭牧師曾於一八三零年至一八三三年間,三次乘搭帆船遊歷中國沿海各省,並藉施醫贈藥分發小冊,傳講福音聖道。一八三四年馬禮遜牧師病逝,郭牧師繼任東印度公司翻譯員。因他精通華文,隨後歷任砵甸乍、般含諸港督之中文秘書。郭牧師雖任公務,仍不忘傳道,利用晚間招生,宣揚真道,於一八四四年設立福漢會(Chinese Union,意即造福漢人),此組織訓練華人進入中國內地廣佈福音。禮賢會第一位信徒,亦是禮賢會第一位宣教師王元深公,便是在福漢會裏信道歸主的。 自中國五口開放後,西方教士便可以進入中國傳道,教會因聖工的擴展,益感宣教同工之需要,所以修函德國巴勉會(Barmen 禮賢會)、巴色會(Baseler崇真會)、巴陵會(Berliner德國信義會)等「三巴」差會,請求遣派牧師來華相助傳道。是以在一八四六年巴勉會派柯士德牧師(Rev. Heinrich Koster)及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ahr),巴色會派韓山明(Rev. Theodore Hamberg)、黎力基牧師(Rev. Rudolph Lechler)同船東來,至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九日抵達香港,隨郭牧師學習華語。然後便進入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傳道、教育和福利﹙贈醫施藥﹚宣揚基督福音。巴陵會於一八五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有那文牧師(Rev. Robert Neumann)來港。其後柯牧師在東莞染病逝世。葉納清牧師偕同的數位中國傳道在珠江三角洲一帶遊行佈道。禮賢會差會在東莞建立了不少的福音堂址、學校(神道學校、中小學校、女校、護士學校、聖經學院等)、著名的普濟醫院及痲瘋院。禮賢會以發展傳道、教育、慈惠各項聖工為主。在組織方面:德國母會、中華禮賢會總會、區會(寶安、太平、東莞、塘廈、廣州、香港六教區)、堂會及佈道所,據資料總計共有38堂會基址(註5)。自1949年中國政治改變,禮賢差會宣教士返回德國,各區教會成為自理教會。現在成為三自教會,部份教會仍保持與香港區各堂聯絡。禮賢會香港區會成立:1951年6月1日,香港政府港督簽署,立法局認可「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The Chinese Rhenish Church Hong Kong Synod)是立案法團的機構,屬於香港法律1060的。

禮賢會在香港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開始於1847年德國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差派宣教士來華傳教。由1847到1950年的宣教範圍包括粵、港兩地﹐自1951年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在香港政府註冊成為法團﹐禮賢會在香港的聖工便與中國大陸的聖工分道揚鑣。 禮賢會在香港的歷史﹐可分為七個時期: 1. 1847年至1898年﹐香港只是德國宣教師學習中文的基地。 2. 1898年至1914年﹐宣教師開始香港的福音聖工。 3. 1914年至1929年﹐開設堂會到香港區會的成立。 4. 1929年至1952年﹐香港區會的自理歷程。 5. 1953年至1985年﹐香港區會的傳道、教育和福利聖工發展期。 6. 1985年至1991年﹐香港區會因發展過速欠下銀行巨債到償清全部欠款。 7. 1991年至2003年﹐香港區會再發展聖工及成立香港區差會實踐普世宣教的大使命。

早期的宣教士在香港的目的是學習中文﹐然後便北上廣東一帶宣揚福音。 1898年禮賢差會購入般含道822號樓房,為遷居香港的內地信徒舉行主日崇拜﹐香 港區的福音聖工纔告展開。 1914年禮賢會香港堂落成後便成為自養、自治和自傳的教會。 1923年按新修定的章程成為自理堂。1928年九龍會友在 潔芳女校舉行主日崇拜﹐ 1929年成立九龍堂。同年召開首次香港區區議會,禮賢會香港區會﹙以下簡稱區會﹚便宣告成立。 1930年更進一步成為自理區會。 1940年區會召開第一次區董會,翌年因為世界大戰區董會和區議會都暫停至1948年纔復會。 1950年區會與中華禮賢會總會關係 中斷後,於1951年6月1日獲香港政府批准註冊成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法團﹙香港法律1060條﹚。同年知行主日崇拜定名禮賢會灣仔堂,並於 1952年成為自理堂,區會也因香港、九龍和灣仔三間自理堂會而成為自理區會。 1952年禮賢總會來函贈般含道 84-86號地段予區會。 1954年區會通過封牧師之規則及職權,並於1958年獲德國母會承認,便確立區會按立牧師及傳道的使徒統緒。同年區董會在傳道 及教育部外,加設福利部,區會便秉承德國母會的精神,在以傳道、教育和福利在香港宣揚基督福音。傳道聖工隨著1956年 大埔堂成立, 1958年竹園佈道所﹙1962改為元朗禮修村佈道所﹐1964年遷元朗﹚、 1961年紅磡堂、 1962年荃灣堂、 1965年元朗堂、 1972年慈雲山堂和上水堂、 1976年黃竹坑堂﹙1986年停﹚、 1977年中心堂和青衣堂﹙1987年停﹚、 1979年梨木樹堂和葵盛堂、 1982年沙角堂和1988年鴨脷洲堂、 1990年禮中堂和彩雲堂、 1997年天水圍堂、 1998年大埔金福堂發展至有十八間堂會,分佈港、九、新界,會友約13,000人。

教育聖工早期配合堂會發展

差傳聖工早於1975年台灣開基,1987年成為自理獨立教會。七十年代再有多間海外堂會包括1976年加拿大多倫多開基,1985年也自理獨立。1977年多倫多堂﹐1979年三藩市開基﹙1983年停﹚﹐1981年倫敦堂﹐1981年加洲堂都是區會的差傳成果。八十年代因經濟困擾而停止的海外宣教﹐於1994年與太平堂舉行福音交流會而再次展開﹐同年開始短宣﹙沙巴及泰國﹚﹐1995年塘頭廈、大良堂。直到1996年成立『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差會』﹐並且差派第一位宣教師﹐2001年差第二位宣教師﹐參與普世宣教使命。

教會各部簡介

Image placeholder

關顧部

關顧部與教牧合作負責關懷教會會友之特別需要,促進相交、安排探訪,使教會有家的溫暖。

Image placeholder

培育部

培育部確保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基督教教育。培育部旗下主要有三個事工委辦,包括培育班、圖書館、和查經班。

Image placeholder

傳道部

傳道部實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按照福音真理,領人悔攺歸信基督。鼔勵與其他基督教團體合作,共同宣揚福音並支持宣教工作。

Image placeholder

團契部

團契部的主要功能是營造屬靈的團契相交,讓弟兄姊妹可以彼此關心、分享、支持、鼓勵、同心和合一。

Image placeholder

崇拜部

崇拜部負責策劃並預備主日崇拜及訓練事奉人員,帶領會眾以靈和真理敬拜上帝。工作範圍如策劃主日崇拜、預備崇拜相關事項、確保崇拜質素和流程。崇拜部的成人詩班和敬拜小組負責帶領會眾同心獻上盡善盡美的詩歌讚美。

Image placeholder

總務部

總務部協助教會的網址維護,物業保養,補充教會用品及保管維護影音系統。

會章及附則